
三大发展阶段
创意软件商业模式在过去十年间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:
永久授权模式(软件买断)
订阅制模式(按时间付费访问)
AI计量收费模式(按使用量付费)

行业转型历程
2013年Adobe将Creative Suite转为Creative Cloud,全面推行订阅制
2016年前后Autodesk跟进取消新永久授权,完成订阅制转型
当前生成式AI技术推动第三阶段变革,按GPU耗时、分辨率等计算资源消耗进行收费

AI计量收费实践案例
Adobe:
基于Firefly的文本生成图像、高清化、AI降噪等功能采用积分制
图像操作按生成次数计费
视频功能按秒计费,分辨率/帧率越高费率越高
Affinity(被Canva收购):
基础软件免费,AI功能需订阅
采用信用点制度,超额使用需升级套餐
行业影响分析
创作流程开始混合传统方法与AI加速器:
概念艺术家结合生成图像与手绘修改
建模师采用AI生成基础网格后手动优化
渲染流程融入AI降噪、锐化等计量功能
成本以小型、具体的方式累积,形成新的成本核算层
模式边界与挑战
Unity曾尝试按下载次数收费但因强烈反对而撤回,说明计费模式需与创作者可控操作直接关联
AI计费成功关键在于将费用与艺术家的明确操作(如生成视频、放大图像)绑定
发展趋势
硬件进步可能降低AI单位成本,但基于使用量的差异化定价将持续存在
两大保障机制正在形成:
USD等互通标准减少软件锁定
Content Credentials等溯源技术记录资产生成过程
管理启示
制作团队需要:
制定AI使用政策,明确何时值得付费使用
像管理渲染预算那样管理AI生成成本
在创意自由与计算成本间寻找平衡点
结语
创意工具正进入新经济阶段:订阅制保障基础访问,计量收费对应计算时刻。这种组合适合AI工作负载突发性强的特点,但也将成本核算引入日常创作实验,如何平衡创作自由与计算账单将成为行业长期议题。
